《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
期刊目录
2024年  第44卷  第8期 刊出日期 2024-08-25   目次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取消选择   合并选中摘要
实验研究
  •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机械屏障的影响
  • 伍冲梅, 潘坤, 谢果珍, 郑淘, 惠华英
  • 2024,44 (8):1351-1359[摘要](203) [PDF  3772K](129)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模型小鼠肠道机械屏障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15只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5只和模型组10只。采取“高糖高脂+高温高湿+白酒稀释液+冰水法”复制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模型,造模成功的10只小鼠随机分为自愈组和治疗组,每组5只。治疗组灌胃5.07 g/(kg·d)葛根芩连汤水煎液,正常组和自愈组给予等容积无菌水,连续灌胃4 d后无菌提取各组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肠段。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态;HE染色观察各组肠段形态;采用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各组绒毛长度(villus height, VH)、隐窝深度(crypt depth, CD),计算VH与CD的比值(绒隐比,V/C)、杯状细胞数目和紧密连接蛋白平均光密度值(average optical density value, AOD);采用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各肠段密封蛋白1(Claudin 1)、闭合蛋白(Occludin)和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1, ZO-1)的表达。结果 正常组小鼠毛发有光泽,精神状态佳,饮水量、肛温和二便均正常;治疗组小鼠毛发洁白、精神状态良好、大便颗粒饱满、肛温恢复正常、泄泻症状消失;自愈组小鼠毛发暗淡、肛温高、大便含水量较多、挤压不成型。与正常组相比,自愈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肠黏膜结构部分受损,小肠腺出现萎缩,出现炎性症状。与自愈组相比,治疗组肠黏膜结构较清晰,肠上皮细胞和固有层细胞排列紧密,炎症情况明显改善。与正常组相比,自愈组十二指肠CD升高(P<0.01),十二指肠V/C和杯状细胞数降低(P<0.05,P<0.01);治疗组十二指肠V/C降低(P<0.05)。与正常组相比,自愈组空肠、回肠VH和V/C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与自愈组相比,治疗组十二指肠CD显著降低(P<0.01),十二指肠、回肠V/C升高(P<0.05,P<0.01)。十二指肠肠段,与正常组相比,自愈组和治疗组Claudin 1、Occludin、ZO-1 AOD值降低(P<0.05,P<0.01);与自愈组相比,治疗组Claudin 1、Occludin、ZO-1 AOD值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组比较,自愈组空肠、回肠肠段Occludin AOD值明显降低(P<0.01)。与自愈组比较,治疗组空肠肠段Claudin 1 AOD值升高(P<0.05),回肠肠段Occludin AOD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 葛根芩连汤可改善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炎症水平、促进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和ZO-1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修复肠道机械屏障功能有关。
  • 加减养精种玉汤通过Rictor/mTORC2通路改善大鼠卵巢储备功能的机制研究
  • 刘英莲, 王献, 张文龙, 岳雯, 周夏芝
  • 2024,44 (8):1360-1365[摘要](135) [PDF  2482K](103)
    目的 探讨加减养精种玉汤通过雷帕霉素不敏感性伴随蛋白(rapamycin-insensitive companion of mTOR, Ricto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2(mammalian targeting of rapamycin complex 2, mTORC2)通路改善大鼠卵巢储备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准备动情周期正常的雌性SD大鼠32只,随机选取其中8只作为空白组(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其余SD大鼠首次腹腔注射环磷酰胺50 mg/mL后连续14 d腹腔注射8 mg/kg诱导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 DOR)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分为模型组(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加减养精种玉汤3.39 g/kg灌胃)、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组(FSH 0.105 mg/kg灌胃)。记录大鼠动情周期;HE染色观察左侧卵巢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计算各组大鼠左侧卵巢窦卵泡数量;计算子宫、左侧卵巢系数;ELISA法测定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雌二醇(estradiol, E2)、抗米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 AMH)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左侧卵巢组织Rictor、mTORC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动情周期次数减少(P<0.05);左侧卵巢成熟卵泡少;左侧卵巢指数、子宫指数、左侧卵巢窦卵泡数量均降低(P<0.05,P<0.01);血清AMH、E2降低(P<0.01),LH、FSH升高(P<0.01);左侧卵巢组织Rictor、mTORC2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中药组及FSH组左侧卵巢结构改善,各级卵泡数量增加;左侧卵巢指数、子宫指数、左侧卵巢窦卵泡数量均上升(P<0.05);血清AMH、E2升高(P<0.01),LH、FSH降低(P<0.01);左侧卵巢组织Rictor、mTORC2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1)。结论 加减养精种玉汤能够改善激素水平、调节卵巢卵泡细胞,从而起到改善DOR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Rictor/mTORC2的表达有关。
  • 牛膝提取物含药血清对Aβ1-42诱导的神经元氧化应激和凋亡的调控机制研究
  • 马宝君, 叶涵斌, 孟高强, 叶子
  • 2024,44 (8):1366-1372[摘要](115) [PDF  1874K](85)
    目的 探讨牛膝提取物含药血清对β淀粉样蛋白1-42(amyloid β-protein1-42, Aβ1-42)诱导的神经元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β1-42诱导神经元),牛膝低、中、高剂量组(15、30、45 μg/mL的牛膝提取物含药血清作用于Aβ1-42诱导的神经元),si-ZBTB20-AS1组[Aβ1-42诱导转染锌指和BTB结构域蛋白20的反义RNA小干扰RNA的神经元]和si-NC组(Aβ1-42诱导转染乱序无意义阴性序列的神经元)。ELISA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T-qPCR法检测ZBTB20-AS1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增殖抗原Ki67和胱天蛋白酶-3(cysteine aspartic acid specific protease-3, 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OD含量、细胞存活率、Ki67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MDA含量、细胞凋亡率、BTB20-AS1表达、Caspase-3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牛膝中、高剂量组SOD含量、细胞存活率、Ki67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MDA含量、细胞凋亡率、BTB20-AS1表达、Caspase-3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si-NC组比较,si-ZBTB20-AS1组SOD含量、细胞存活率、Ki67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MDA含量、细胞凋亡率、BTB20-AS1表达、Caspase-3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 牛膝提取物含药血清可能通过下调ZBTB20-AS1表达抑制Aβ1-42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和凋亡。
  • 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预测丹楂通脉丸药效物质基础
  • 刘辉, 张恒, 陶叶琴, 聂格, 欧阳文
  • 2024,44 (8):1373-1384[摘要](135) [PDF  3196K](86)
    目的 建立丹楂通脉丸的指纹图谱,利用化学计量学分析色谱峰贡献率,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Agilent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检测波长280 nm,流动相0.1%磷酸水-乙腈,流速1.0 mL·min-1,梯度洗脱,建立丹楂通脉丸甲醇提取物指纹图谱。利用网络药理学筛选相关成分的靶点和通路,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对丹楂通脉丸潜在的药效物质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体外实验验证潜在的药效物质的抗炎活性。结果 10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15个共有峰,2个特征峰被指认,分别为丹酚酸B和丹酚酸A。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丹酚酸B和丹酚酸A是丹楂通脉丸发挥活性作用的有效成分,预测其可作为丹楂通脉丸的主要药效物质。体外细胞实验证明,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B高、中、低剂量组NO释放量均明显降低(P<0.01),丹酚酸A高剂量组NO释放量显著下降(P<0.01),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结论 通过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预测丹楂通脉丸药效物质,为丹楂通脉丸质量的全面控制和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 一种新型负载淫羊藿苷的普鲁兰纳米粒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何艳娟, 陈李凤, 雷玉诚, 贺宇康, 曹志, 邹登, 邓发文, 钟梓妮, 袁立明, 李湘
  • 2024,44 (8):1385-1390[摘要](101) [PDF  1876K](81)
    目的 设计一种新型淫羊藿苷修饰的普鲁兰聚合物,通过化学连接和物理包埋的方式高效装载淫羊藿苷,制备一种具有缓释性的纳米球形载体,并对其性能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淫羊藿苷通过丁二酸酐作为连接臂接枝亲水性普鲁兰形成淫羊藿苷修饰的普鲁兰聚合物,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对终产物鉴定。采用透析法制备负载淫羊藿苷的普鲁兰纳米粒。测量空白纳米粒和载药纳米粒的粒径和Zeta电位,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貌,并测定其在不同pH条件下的体外药物释放行为。结果 纳米粒具有规则的形态、均匀的尺寸。空白纳米粒电位为+2.23 mV,载药纳米粒电位为+3.98 mV;空白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22 nm,载药纳米粒粒径为190 nm。纳米粒能明显延长淫羊藿苷的缓释作用时间,在pH 6.8的酸性条件下更有利于淫羊藿苷的释放。结论 通过两亲性聚合物自组装行为,成功制备了尺寸均匀的纳米粒。通过聚合物化学连接方式丁二酸将中药单体淫羊藿苷连接普鲁兰制备为纳米递送系统,淫羊藿苷的普鲁兰纳米递送系统该系统能使疏水性药物成为纳米型的水溶性药物,药物具有缓释性,并在弱酸度环境下可以定向释放。
针灸推拿
  • 电针调节P2X7R介导的细胞焦亡途径对骶上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型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膀胱排尿功能的影响
  • 向晶, 卓越, 艾坤, 邓石峰, 许明, 刘琼, 熊明月, 张泓
  • 2024,44 (8):1391-1400[摘要](102) [PDF  2190K](89)
    目的 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型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排尿功能的影响,并探讨电针调节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purinergic ligand-gated ion channel 7 receptor, P2X7R)介导的细胞焦亡途径在其中的潜在效应机制。方法 从48只雌性SD大鼠中随机抽取12只纳入假手术组,剩余大鼠以T8完全性脊髓横断法建立尿潴留型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将已成模的27只大鼠二次随机分为模型组与电针组,每组12只,剩余3只模型大鼠用于实验候补。电针组于术后第19天开始干预,连续10 d,其余两组仅予以捆绑。干预结束后,各组大鼠先行尿流动力学检测,随后快速分离膀胱组织待检,应用HE染色观察膀胱组织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膀胱组织超微结构变化,TUNEL染色检测膀胱组织中细胞损伤情况,ELISA检测膀胱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膀胱组织中P2X7R、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 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 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膀胱漏尿点压力、膀胱最大压力、膀胱最大容量显著升高(P<0.01),以膀胱体积增大伴尿潴留为主要表现;模型组大鼠膀胱组织存在明显的炎性反应且病理改变显著,膀胱组织超微结构可见明显肿胀、变形等细胞损伤,膀胱组织细胞损伤率显著增加(P<0.01),膀胱组织中ATP含量、P2X7R、NLRP3、Caspase-1、IL-1β的阳性表达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膀胱漏尿点压力、膀胱最大压力、膀胱最大容量降低(P<0.05),尿潴留症状较轻,膀胱排尿功能改善;电针组大鼠膀胱组织的炎性反应及病理损伤减轻,膀胱组织超微结构变化明显改善,膀胱组织细胞损伤率显著减少(P<0.01),膀胱组织中ATP含量、P2X7R、NLRP3、Caspase-1、IL-1β的阳性表达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电针可有效改善骶上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型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膀胱排尿功能,缓解尿潴留症状,减轻膀胱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及其炎症反应,其机制与抑制膀胱组织中P2X7R/NLRP3信号通路焦亡蛋白的表达有关。
  • 督脉隔药灸联合水凝胶多功能复合敷料对压力性损伤大鼠Nrf2/HO-1/NQO1信号通路的影响
  • 刘红娜, 奉水华, 易可兰, 陈一青
  • 2024,44 (8):1401-1409[摘要](92) [PDF  1990K](71)
    目的 观察督脉隔药灸联合水凝胶多功能复合敷料对压力性损伤大鼠创面修复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 related factor 2, Nrf2)/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 HO-1)/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ADPH quinone oxidoreductase 1, NQO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5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水凝胶敷料组、督脉隔药灸组、联合干预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4组借助压力装置构建压力性损伤大鼠模型。分组干预并记录各组大鼠的压力性损伤修复情况及创面组织病理变化;借助ELISA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β、IL-6以及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水平;Western blot与RT-PCR检测各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Nrf2、HO-1、NQO1、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皮肤结构未被破坏;模型组创面肉芽组织可见明显的细胞坏死、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干预各组可见创面修复,表现为散在炎性细胞浸润,“气球样”坏死变性明显减少。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创面皮肤组织胶原纤维较为整齐;模型组创面肉芽组织可见大面积的胶原纤维沉积、紊乱;干预各组可见不同程度的创面修复。与假手术组对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MDA水平和创面肉芽组织Nrf2、HO-1、NQO1、MMP-9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而创面修复率、血清SOD、GSH-Px水平均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水凝胶敷料组、督脉隔药灸组、联合干预组的血清TNF-α、IL-1β、IL-6、MDA水平均下降(P<0.05),而创面修复率、血清SOD、GSH-Px水平和创面肉芽组织Nrf2、HO-1、NQO1、MMP-9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且联合干预组较其他干预组更优(P<0.05)。结论 督脉隔药灸可有效促进压力性损伤的创面修复,与水凝胶多功能复合敷料联合使用效果更佳,其机制可能与督脉隔药灸抑制创面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并激活Nrf2/HO-1/NQO1信号通路相关。
  • 项丛刺疗法联合揿针埋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 王玉双, 李晓磊, 米少辉, 刘英敏
  • 2024,44 (8):1410-1414[摘要](100) [PDF  1270K](101)
    目的 探究项丛刺疗法联合揿针埋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a, PS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PS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揿针埋针治疗,观察组采用项丛刺疗法联合揿针埋针治疗,两组干预隔日1次,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 SSA)、洼田饮水试验、中医证候积分、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相关指标(咽收缩率和咽收缩持续时间)、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指标[持续时间和平均振幅值(averaged electromyography, AEMG)]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75.00%)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咽收缩率以及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的AEMG和持续时间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咽收缩持续时间增加(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项丛刺疗法联合揿针埋针治疗PSD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吞咽功能,缓解症状,改善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表面肌电图相关指标。
  • 隔药灸联合中医五行手指操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 皮桂芳, 张月娟, 薛柯, 刘娟, 刘梨, 陈青
  • 2024,44 (8):1415-1421[摘要](87) [PDF  1281K](88)
    目的 探讨隔药灸联合中医五行手指操改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寒湿痹阻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来氟米特片、艾拉莫德片、塞来昔布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隔药灸联合中医五行手指操,其中隔药灸选取脾俞、阳陵泉、腰阳关、命门及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上的阿是穴,每日1次,每次30 min。两组均治疗10 d。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健康评估问卷(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HAQ)、中医证候积分,并于治疗后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ESR、CRP、SAS、HAQ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55.56%(P<0.01)。结论 隔药灸联合中医五行手指操能改善寒湿痹阻型RA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常小荣基于“经脉-脏腑相关”理论辨治脾胃病特色探骊
  • 张汝涵, 曹思慧, 罗坚, 肖逸, 罗容, 刘未艾, 熊暑霖, 刘琼, 常小荣, 钟欢, 刘密
  • 2024,44 (8):1422-1426[摘要](118) [PDF  1263K](85)
    常小荣教授认为“经脉-脏腑相关”是经络学说的核心理论,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总结常小荣教授基于“经脉-脏腑相关”理论辨治脾胃病的学术经验,在临床诊治脾胃病过程中注重经脉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治则以调畅中焦、调和五脏气机为要,辨证严谨,选穴精准,以四白、梁门、足三里为治疗脾胃病的基础用穴,并注重灸法的运用。常小荣教授提倡学习经典与继承创新,坚持研究与临床相结合,为传承发展“经脉-脏腑相关”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 符文彬疏肝调神整合针灸疗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经验探究
  • 方慧, 张琬欣, 周忆蓉, 谢星宇, 李薇晗, 吉祥, 吴思璇, 张鑫田, 符文彬
  • 2024,44 (8):1427-1432[摘要](89) [PDF  1270K](99)
    青少年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符文彬教授认为青少年抑郁症的基本病机为肝郁气滞、神失所养,阳气不足为其发病的体质因素;治疗上主张以疏肝调神为根本治法,同时重视温阳化气及疗效巩固;综合运用针刺、精灸、皮内针、刺络等方式,制订以“一针二灸三巩固”为基本模式的整合针灸治疗方案进行诊疗,效果理想。总结符文彬教授应用疏肝调神整合针灸疗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中医临证经验,并附验案1则加以阐明。
  • 从《黄帝内经》“九针之宜,各有所为”思想浅论罐具在拔罐中的作用
  • 刘尚瑾, 吴国庆, 高振华, 汪唐顺, 李瑞
  • 2024,44 (8):1433-1437[摘要](95) [PDF  1271K](72)
    罐具是拔罐的载体,发展到当代罐具种类丰富,使用不同罐具拔罐所产生的刺激量不同,发挥的治疗效应亦有差异。临床上应当根据不同的病证选择不同的罐具,但对罐具性能功用的论述尚不成熟。《黄帝内经》中记载用于针灸临床的多种针具被称为九针,从九针的长短形状规格论述了不同针具在刺激层次与刺激量上的差异,提出不同针具治疗效果、适应病证有所不同的“九针之宜,各有所为”理论。在此思想的启发下,讨论罐具的大小规格材质等方面对拔罐作用效应的影响,提出罐具的形质不同,产生的刺激层次、刺激量、治疗效应不同,适应病证的种类亦不同,即“罐具不同,各有所施”,以期为临床上罐具的选择提供参考。
数字中医药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SIRT1/PGC-1α信号通路探究青光安Ⅱ号方的视神经保护作用
  • 吕怡, 蒋鹏飞, 彭俊, 彭清华
  • 2024,44 (8):1438-1447[摘要](113) [PDF  3200K](84)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研究探讨青光安Ⅱ号方对青光眼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青光安Ⅱ号方成分靶点,在GeneCards、Disgenet、CTD数据库挖掘青光眼相关靶点,进而筛选青光安Ⅱ号方作用于青光眼的靶点;制作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取其交集,并通过GO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建立自发性慢性高眼压DBA/2J青光眼小鼠模型,将C57BL/6J小鼠设置为空白组(等体积蒸馏水),DBA/2J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等体积蒸馏水)、益脉康组[0.31 g/(kg·d)]、青光安Ⅱ号方低浓度组[0.85 g/(kg·d)]、青光安Ⅱ号方中浓度组[1.7 g/(kg·d)]、青光安Ⅱ号方高浓度组[3.4 g/(kg·d)],每组8只,每日灌胃1次。干预4周后,触式眼压笔监测小鼠眼压;HE染色观察小鼠视网膜形态结构;Western blot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type-1, 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ion-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 1α, PGC-1α)的蛋白表达水平;qRT-PCR检测SIRT1、PGC-1α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从青光安Ⅱ号方共筛选得到101个活性成分和245个相关靶点,2 412个青光眼疾病相关基因靶点;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相互作用最强的5个靶点分别是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2、核受体共激活因子2、胃蛋白酶原Ⅱ、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1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ive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PPARG);PPI网络显示较强的靶点是SIRT1、PPARG;GO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得到细胞衰老、IL-17等信号通路。与给药前相比,给药后用药组眼压显著降低(P<0.01)。给药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眼压显著升高(P<0.01),视网膜中SIRT1、PGC-1α 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用药组眼压显著降低(P<0.01),SIRT1、PGC-1α 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益脉康组和青光安Ⅱ号方低浓度组相比,青光安Ⅱ号方中、高浓度组SIRT1、PGC-1α mRNA表达量和SIRT1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青光安Ⅱ号方低浓度组相比,青光安Ⅱ号方高浓度组PGC-1α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1)。与青光安Ⅱ号方中浓度组相比,青光安Ⅱ号方高浓度组PGC-1α 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 青光安Ⅱ号方可有效调控SIRT1/PGC-1α信号通路,抑制RGC的丢失,主要在氧化应激、细胞衰老等方面对青光眼视神经发挥保护作用。
  • 基于网络毒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槟榔对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影响
  • 曾繁佐, 欧阳银, 陈博威, 刘镇奎, 易健, 刘英飞, 田丰铭, 宁晚玲, 杨璐宁, 刘柏炎
  • 2024,44 (8):1448-1458[摘要](121) [PDF  4251K](103)
    目的 基于网络毒理学方法和体内实验验证探讨槟榔对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SMP和Swiss数据库筛选槟榔潜在活性成分对应靶点,利用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得到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sal fibrosis, OSF)疾病相关靶点。将交集靶点上传至STRING数据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再采用Metascape数据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槟榔水提取液低、中、高浓度干预大鼠口腔黏膜,大鼠开口度、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检测对网络毒理学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网络毒理学结果表明槟榔52个成分中含有587个相关靶点,OSF相关靶点761个,二者交集靶点72个。PPI网络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细胞凋亡调节因子Bcl-2(apoptosis regulator Bcl-2, BCL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细胞肿瘤抗原p53(cellular tumor antigen p53, TP53)可能是槟榔影响OSF的关键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PI3K-Akt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等信号通路。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组开口度值较对照组、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Masson染色表明中、高剂量组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化病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槟榔水提取液上调IL-6、TNF-α等炎性因子,且呈一定的剂量相关性。结论 槟榔可能通过上调IL-6、TNF-α等关键炎性因子以介导炎症反应诱导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发生。
  • 基于复杂网络探究肺系疫病各阶段核心“症-药”关联及作用机制
  • 邓文欣, 董斐, 刘流, 赵屹
  • 2024,44 (8):1459-1467[摘要](84) [PDF  2225K](72)
    目的 通过整合肺系疫病的各阶段临床表现与中药复方,利用现代生命科学的组学大数据资源,挖掘肺系疫病各阶段症状与中药的内在联系,为阐明中医药在治疗肺系疫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明确界定肺系疫病非特异性症状特征,系统梳理古代疫病文献资料、中成药目录,以及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药诊疗方案,构建包含肺系疫病各阶段症状与方药的大数据集;运用网页排名算法提炼出肺系疫病在急性期(轻症、重症)和恢复期3个不同阶段的“核心症状群”和“核心中药群”,并通过随机游走算法深入剖析核心“症-药”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在纳入的822条数据中(轻症287条,重症403条,恢复期132条),所识别的核心症状群与各阶段肺系疫病的实际临床表现高度吻合。轻症阶段的核心中药以解表药和清热药为主,重症阶段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祛湿化痰药,而恢复期以补气养阴药为核心。进一步的富集分析揭示,急性期核心中药主要涉及调控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和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恢复期核心中药主要影响成纤维细胞增殖相关通路。结论 核心症状群对应的核心中药群可能通过调节关键转录因子来治疗肺系疫病。
  • 基于中医舌色变化比较分析的自我健康监测方法研究
  • 张仕娜, 盛博洋, 夏帅帅, 高远, 晏峻峰
  • 2024,44 (8):1468-1475[摘要](84) [PDF  1612K](80)
    目的 为了预防未知疾病对个人健康造成的损害以及减少个人健康监测的成本,依据中医舌色变化能反映人类诸多疾病的原理,提出一种基于舌色变化比较分析的自我健康监测方法。方法 通过图像采集设备采集个人舌象,利用深度学习和传统图像处理技术,借助RGB与CIE Lab色彩模型的转换关系,获得舌色的特征值,建立自我健康标准舌象数据库。采集新的舌象,通过异向缩放模板匹配原理从数据库中找出最佳匹配模板,通过差分比较分析法得到新采集的舌象与最佳匹配的模板舌象的舌色变化特征值,结合定量参数设置范围进行自我健康监测。通过自我舌象异常仿真实验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通过自我舌象数据库构建、异向缩放模板匹配、舌色差分分析等技术实现了自我舌色变化阈值的设置,并能提取新采集的舌象图像的舌色,将之与标准舌象数据库中的舌色进行差分,再将差分值与已设定阈值比较,从而监测健康。异常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结论 基于中医舌色变化比较分析的自我健康监测方法能简便地对个人健康状态进行监控,同时对中医舌诊的客观化发展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 血脂边缘升高人群中医证候特征的回顾性研究
  • 熊华忠, 徐云龙, 师雨晴, 周航, 王位, 曲雪, 王梓旭, 任吉祥
  • 2024,44 (8):1476-1483[摘要](87) [PDF  1360K](73)
    目的 探究血脂边缘升高人群核心病机及中医证候特征,为中医药早期防治血脂异常研究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符合标准的1 404例血脂边缘升高人群,其中女性720例、男性684例,年龄分布在28~65岁。收集性别、年龄、血压、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血尿酸、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中医症状、体征等信息,建立血脂异常水平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因子分析、系统聚类探究核心病机及证候特征。结果 中医症状、体征出现频次前5位依次是身热不扬、口干、尿清、口苦、肥胖;因子分析共提取7个公因子,分别是脾虚夹瘀证、湿热伤阴证、湿热困脾证、湿热蕴胃证、脾虚痰湿证、痰热伤阴证、胃热脾虚证;系统聚类共分6种中医证候、1种状态,分别是痰湿中阻证、大肠湿热证、气阴两伤挟瘀证、阳气不足证、脾胃虚弱证、三焦湿热证和肥胖。结论 血脂边缘升高人群证候分布主要为痰湿中阻证、大肠湿热证、气阴两伤挟瘀证、阳气不足证、脾胃虚弱证、三焦湿热证,以及形体肥胖的状态表现。
理论探讨
  • 基于“营卫-络脉-玄府”论治开角型青光眼
  • 陈姝好, 周派, 艾民, 彭清华
  • 2024,44 (8):1484-1489[摘要](144) [PDF  1274K](89)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POAG)是一种以眼压升高、房角开放、房水流出受阻为特征的眼科常见疾病,其早期病情隐匿,发病时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致盲性伤害。POAG的发病与营卫、络脉生理病理功能密切相关,产生“营卫-络脉-玄府”病机轴。营卫失和、玄府郁闭、气血升降失常、络脉循环瘀阻共同引起POAG发病,基于此病理发展过程探讨治疗POAG的基本原理,丰富从“营卫-络脉-玄府”理论治疗POAG的科学内涵,并附临床验案一则,以期为POAG的中医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 脾肾论治炎症性肠病合并强直性脊柱炎探讨
  • 高思远, 顾杨怡, 张笑, 沈逸, 程鹏, 常岑, 何东仪, 朱琦, 李黎
  • 2024,44 (8):1490-1494[摘要](95) [PDF  1264K](88)
    炎症性肠病常合并强直性脊柱炎有肠外病变表现,现代医学目前对于该共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缺乏有效防治方法,无法从根本上改善疾病的预后和减少复发。中医学认为该共病发病多为脾肾失司,二者制化失常为其主要病机表现。临床表现或以脾胃升降失司为主,或以肾虚温煦不足为主。治疗从脾肾论治出发,在炎症性肠病合并强直性脊柱炎共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通过探讨从脾肾论治炎症性肠病及其肠外表现强直性脊柱炎共病的中医治疗经验,并附临床验案一则,以供临床参考借鉴。
  • “黜浊培本”理论指导长夏季节治癌思路
  • 徐竞一, 张淑芮, 王晓群, 孔凡铭, 孙彬栩, 王超然, 廖冬颖, 贾英杰
  • 2024,44 (8):1495-1499[摘要](102) [PDF  1264K](85)
    “三因制宜”是中医经典理论,贯穿古今,其中“因时制宜”最能体现中医“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辨证论治思想。贾英杰教授从事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工作近四十载,传承经典并创新性提出“癌浊”病机概念和“黜浊培本”理论,临证观察发现恶性肿瘤患者素体虚弱,易受季节变化影响,故强调治疗应结合季节特点,法时用药。长夏季节湿热,最易蕴结化浊,与“癌浊”内外相合,极易生变。总结贾英杰教授在长夏季节治疗恶性肿瘤的用药特点,以期指导临床应用。
  •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对心肌缺血损伤的影响
  • 郭闫闫, 袁茜茜, 赵明芬
  • 2024,44 (8):1500-1504[摘要](109) [PDF  1267K](84)
    在心肌缺血损伤的病理过程中,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是心肌细胞凋亡或坏死的关键因素。因此,靶向线粒体的干预策略对心肌缺血损伤的防治具有现实意义。“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是阴阳含义的具体化,可以概括现代医学有关心肌缺血损伤的病理演变过程。线粒体功能障碍-阳化气不及-气化障碍是疾病病理过程的基础,阴成形太过-心肌能量代谢异常-有形实邪积聚是疾病病理过程的关键。谨遵病机特点,阐明扶阳补虚、抑阴祛邪的中医治疗原则对心肌缺血线粒体能量代谢机制的指导作用,以期为后续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更多思路。
  • 融合传播视域下中医药期刊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 张燕, 陆静, 任喻薇
  • 2024,44 (8):1505-1509[摘要](90) [PDF  1258K](91)
    中医药期刊作为传播中医药信息和文化的主要媒介,在推动中医药领域学术交流与文化传承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媒介融合发展的纵深推进,中医药期刊需要更加精准的策略指导,以更好地发挥其在中医药科研领域的引领、示范作用,从而满足学术界及社会公众的需求。本研究围绕中医药期刊融合传播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内容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化发展4个层面的融合传播策略。
临床研究
  • 加味独活寄生合剂联合体外冲击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 陈江, 潘渴, 凌云, 张冲, 吴曾涵, 邝高艳, 邝涛
  • 2024,44 (8):1510-1516[摘要](114) [PDF  1292K](99)
    目的 观察加味独活寄生合剂联合体外冲击波对寒湿痹阳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8例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体外冲击波治疗,试验组在体外冲击波的基础上给予加味独活寄生合剂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isualanalogue scale, VAS)评分、Oswestry功能量化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用ELISA检测治疗前后血清NF-κB信号通路指标(p50、p65)、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 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表达含量。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NF-κB信号通路指标(p50、p65)、IL-8、TNF-α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1),IL-10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JOA评分、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1);且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独活寄生合剂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影响下游炎症因子表达,减轻LDH患者异常炎症反应,改善腰椎功能。
  • 桂枝麻黄各半汤联合苏子降气汤及依巴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伴呼吸困难临床研究
  • 夏立君, 周颖, 冯晓娜, 梁同静
  • 2024,44 (8):1517-1522[摘要](110) [PDF  1278K](86)
    目的 探讨桂枝麻黄各半汤联合苏子降气汤及依巴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伴呼吸困难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随机将衡水市中医医院皮肤科2020年10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急性荨麻疹伴呼吸困难患者110例均分为2组,对照组55例给予依巴斯汀+维生素C治疗,观察组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桂枝麻黄各半汤联合苏子降气汤治疗,7 d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皮损严重程度相关症状积分、呼吸困难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变态反应指标[总免疫球蛋白E(total immunoglobulin E, TIgE)、白三烯(leukotriene, LT)、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4、IL-35]、免疫功能[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 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 IgG)]及肠道菌群(乳酸杆菌、普拉梭菌、双歧杆菌、柔嫩梭菌)丰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18%)高于对照组(83.64%)(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皮损严重程度相关症状积分及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TIgE、LT、IL-4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IL-35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补体C3、IgA、IgG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补体C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杆菌、普拉梭菌、柔嫩梭菌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双歧杆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桂枝麻黄各半汤联合苏子降气汤及依巴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伴呼吸困难疗效相较于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更好,能减轻变态反应,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从而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尤昭玲教授诊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IVF-ET中医辅助方案的构建与临证实践
  • 吴泠钰, 刘平安, 刘慧萍, 尤昭玲, 王桂云, 王凯玲, 杜玉, 唐璇
  • 2024,44 (8):1523-1527[摘要](102) [PDF  2111K](113)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 POI)是指女性在40岁之前出现性腺功能的减退,临床表现为继发性闭经、不孕,常伴有夜间睡眠过程中出汗、失眠、记忆力减退等围绝经期症状。本文主要介绍尤昭玲教授对患者行中医辅助IVF-ET论证思路及特色治疗。尤教授认为POI患者不孕的主要病因为肾元亏虚、血瘀致病,故在治疗上以固本培元、活血化瘀为主,并根据二期序贯与三期三法,采用尤氏“辨卵调泡八法”,妙用花药随证加减,同时佐以食疗巩固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 国医大师韩明向基于“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理论论治慢性咳嗽
  • 朱恩惠, 韩明向, 陈炜
  • 2024,44 (8):1528-1533[摘要](94) [PDF  1270K](84)
    基于“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理论论述国医大师韩明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经验。韩明向教授认为,慢性咳嗽的病因较为复杂,内伤脾胃与慢性咳嗽的发病有着密切的联系,“肺脾亏虚是内因,痰、瘀贯穿始终”为主要矛盾,肺脾失调为慢性咳嗽的重要因素。因此,韩明向教授在慢性咳嗽治疗上不局限于肺,运用“培土生金”这一核心治法,肺脾同治,灵活用药,多脏腑施治,疗效可观,结合验案进一步佐证。
  • 赵颖教授运用温经汤治疗异常子宫出血之“一纲二期三步法”
  • 钟彩婷, 赵颖
  • 2024,44 (8):1534-1537[摘要](138) [PDF  1255K](103)
    赵颖教授从事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多年,临床上擅用经方治疗妇科血证,总结出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病机为冲任虚寒夹瘀,以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为法,采用经方温经汤加减治疗。温经汤具有温阳散寒、清退虚热、温通气血功效,同时全方配伍可气血阴阳俱调,主治寒热错杂、瘀血阻滞之病症,与异常子宫出血的病机相符合,临床用于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疗效颇佳。赵颖教授将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经验归结为“一纲二期三步法”,并且根据一天中阳气的消长变化而因时处方,随证加减。附验案一则以飨同道。
  • 秦裕辉教授运用“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论治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经验
  • 邓杰, 秦裕辉
  • 2024,44 (8):1538-1543[摘要](105) [PDF  1310K](100)
    黄元御,清代著名医家,其代表性著作《四圣心源》的主要学术理论可概括为“土枢四象、一气周流”,强调中气之升降浮沉是维持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基础,以脾土之气为轴,心、肺、肝、肾为轮,轴运轮转,推动心、肺、肝、肾四象互生互化互制,生生不息。基于“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结合秦裕辉教授临床实践探析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将其病因病机概括为“脾土衰败、湿浊困脾;肝木不足、癸水亏虚;木气郁滞、脾土壅塞”,依“运轴行轮、运轮复轴、轴轮并运”之法,行“健土祛湿以复中焦,滋补乙木、润养癸水,疏达乙木、健运己土”之法,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辨证论治扩展思路。
  • 从“阳病治阴”理论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治法
  • 赵庆祚, 段航, 张又量, 陈志翔, 王林华, 卢敏, 谭旭仪
  • 2024,44 (8):1544-1548[摘要](115) [PDF  1266K](82)
    强直性脊柱炎是临床上一种高致残、高致畸率的慢性炎症性骨病,发病早期常因腰背部疼痛、僵硬感等非特异性症状被忽视。“阳病治阴”乃阴阳失调状态的治法之一。卢敏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常督弱肾亏,内生阴邪,阴缠督阳,阳不胜阴,故阴阳失调,发病常兼糅寒、瘀、痰、湿阴之实邪。治则治法上,标实为盛除阴邪,本虚为主培督肾,同时辨阴证施以散寒、通瘀、蠲痰、逐湿之法化散阴毒,临证每获良效,可谓驱散阴邪以复督回阳以达“阳病治阴”之意。附验案1则以当参阅。
综述
  • 铁死亡相关途径改善胃肠道恶性肿瘤细胞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 陈鑫源, 唐梅文, 吴成挺, 熊常州, 王婷, 崔引航, 谢家诚
  • 2024,44 (8):1549-1556[摘要](118) [PDF  1352K](104)
    目前,临床上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治疗仍然以放化疗为主,但是患者对放化疗药物易产生耐药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肿瘤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是由铁的累积和氧化还原稳态失调所造成,也许调控铁死亡途径可以为胃肠道恶性肿瘤耐药的治疗带来新的机遇。本文对铁死亡的特征、调控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分析,同时概述了铁死亡不同途径对改善胃肠道恶性肿瘤细胞耐药性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胃肠道恶性肿瘤耐药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微信关注二维码